文旅融合让春节旅游更精彩
2019-02-13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的2019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信息显示,文旅融合是亮点之一,传统民俗和民间文化吸引力凸显;旅游过年已成新民俗,家庭游、敬老游、亲子游、文化休闲游成为节日期间主流的旅游休闲方式。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比例分别达40.5%、44.2%、40.6%和18.4%,观看各类文化演出的游客达到34.8%。三四线城市、各地乡镇春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俗活动、文化展览等极大丰富了人民的节日生活。
对此,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晓龙分析,从春节假期数据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各地提供的旅游产品形态,不但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更体现了喜庆祥和的氛围。而“三四线城市、各地乡镇春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俗活动、文化展览等极大丰富了人民的节日生活”这些情况表明,文化旅游这种产品形态正好满足了春节期间亲友团聚及休闲需求,中国老百姓已经从过往春节假期的家中团聚,转而向多样化方向转变。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副总裁、旅游行业首席分析师贺燕青分析,三四线城市旅游大发展也与各地文旅融合息息相关。从旅游偏好上看,80后、90后对于人文景观的偏好不比年长者弱。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反映了国内游客对旅游体验和品质的追求,文化因素可以作为各地全域旅游的重要连接纽带,对于增加、提升旅游时间、旅游质量、客单价都有明显作用。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吴丽云认为,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的组建,让文化产品与旅游市场需求的对接更加紧密,极大丰富了春节文旅产品的供给,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样的产品选择;文旅机构和文旅企业不断创新,文旅新产品持续增加,进一步丰富了春节旅游产品品类,如故宫“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吸引了大量游客;文化休闲等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渐热,今年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热”反映了大众文化消费的旺盛。在参与、体验文化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大众文化自信也在不断提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冯凌表示,春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大众放松身心和休闲娱乐的难得时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近年来春节举家出游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在供给方面,春节阶段的旅游市场一般以冰雪、温泉、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为主。随着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各类文旅融合产品更加丰富。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博物馆游、研学游,针对家庭团体的地方文化体验游、地方美食品尝游、春节集会活动游,以及各类文化旅游与温泉、滑雪、农业等结合的产品和线路推陈出新,有效满足了老百姓过年出游的需求。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翟向坤提出,文化是旅游的内涵、本质和灵魂,旅游是文化展示的窗口、平台和载体。今年春节期间的旅游活动积极秉承“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更加侧重于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全国各地积极挖掘多元特色文化资源,依托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不断丰富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丰富多彩的文旅融合产品亦逐渐成为突显经济效益、传播文明、传承文化的有效路径,拉近了文化与游客的距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罗明春认为,从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信息可以看出,2019年春节假期文旅结合进一步深化并且出现新特点。一是因地制宜,现代化大都市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场馆开展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的展览、教育和宣传等文旅活动,三四线城市则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开展民俗体验等文旅活动,乡镇和农村则充分依托乡村文化,开展“村晚”、采摘、打年糕和舞龙灯等文旅活动。二是丰富多彩,既有物质文化,也有非物质文化,既有传统文化,也有现代科技,既有政府组织的大型活动,也有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三是推陈出新。一些传统的文旅项目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如把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