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推进全域旅游 绣出美丽图景
2019-01-16
山东省青州市是一座山清水秀、翰墨飘香的小城。近年来,全市坚持党政统筹,把全域旅游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打好生态底色,发挥文化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融合,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实现全民共享,绣出了一幅美丽幸福的图景。
党政统筹 全局谋划
青州把古城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龙头,累计投入10多亿元提升改造100多条古街巷,复建偶园、阜财门等50多处景观古迹和标志性建筑。2017年,古城与云门山、青州市博物馆一体跻身5A级景区。以古城为“心脏”,青州谋划了东部花卉、南部佛寿文化、西南部生态森林、东南部高端休闲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2018年前三季度,古城接待游客达700多万人次。游客纷至沓来,也受到了年轻创业者的青睐。
从宝岛台湾来的创业者“妙妙”,因为喜欢青州的慢生活,在古城北门大街开了一家“熊窝”咖啡店,店内摆着大大小小的玩具熊,接待的多是年轻游客。还有一位来自青岛的创业者“树洞先生”在古城南营大街开了一家叫“后晌”的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住宿。
青州把全域旅游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坚持党政统筹,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多规合一。青州市委书记韩幸福多次强调,全力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2018年,青州召开了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大会,会上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青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市政府牵头召开全市规划论证会,推进“多规合一”,建立了规划会商机制。目前,青州已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20多项单体规划。
青州还成立了市旅游发展和景区管理委员会,探索整合市旅游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市旅游局承担的旅游行政管理职责。同时,探索打造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监管、旅游综合执法“四支队伍”。
聚焦文化 产业融合
文化是青州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古城漫步,可以看到许多非物质文化展演,如挫琴、满族八角鼓、青州花键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爷所表演的“扑蝴蝶”在世界摄影大会期间曾赢得国外摄影师的连声称赞。青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古城、宋城、范公亭等开展40多个非遗项目集中展演,“文旅结合、传保并重”的非遗传承保护模式被省政府授予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目前,全市建成农民画博物馆、伊斯兰文化博物馆等68座博物馆和纪念馆。青州与杭州蓝城集团合作,新投资34亿元,建设中晨文化艺术小镇高端小镇创作区。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青州将乡村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阵地。在九龙峪生态旅游区,中国民居画家田齐设计了很多北方特色民宿。他表示,他要做的就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并计划在一座山村旧址上打造100个齐鲁特色鲜明的院子。
目前,青州重点打造花卉小镇等6个特色小镇、贝隆杜仲等20个田园综合体、春满洲等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九龙峪等10个旅游综合体、桐峪里等30家精品民宿、柿子沟等6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
青州市副市长翟敏介绍,全市着力丰富旅游业态,完善产业链条;挖掘会展旅游经济巨大潜能,持续举办花博会、翰墨青州书画年会等展会;加快研发研学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中高端旅游产品。
打好底色 全民共享
良好的生态是青州全域旅游的亮丽底色。青州明确将739平方公里的西南山区划为法定保护区域,严格依法整治矿山开采秩序,先后治理废弃矿坑1.4万亩,实现了由“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转变。
青州坚持“共享”理念,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已建成城市公园95处。云门山植物园、弥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已成为市民休闲最佳去处。全市景区景点对青州市民免收门票,其中包括5A级景区青州古城。
全域旅游发展拓宽了收入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曾经几乎被废弃的井塘古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后带动了周边几十户农民增收。青州市旅游发展和景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外侨局局长杨爱东介绍,全市直接或者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达到14.3万人,发展农家乐400余家,吸纳农民就业2万多人。
为了营造高品质旅游环境,青州大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发展快行慢游模式,建成汽车营地3处,铺设旅游绿道120多公里,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多辆、电动公交车300多辆,全市具备旅游接待能力酒店达到300多家。各A级景区全部设立游客中心,建立覆盖全市的旅游标识引导系统,建成13处旅游志愿者服务工作站,4600人注册成为旅游志愿服务者。大力实施旅游厕所革命,新建改造118座厕所,修建生态停车场5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