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老街花楼微博物馆开馆 雕花门梁成镇馆之宝
2014-03-26
曾经珠光宝气、繁华热闹的武汉老街花楼街,在过去的百年里,经历了兴盛、荣耀、衰退与重建。如今,靓丽时尚的新花楼拔地而起,但写满沧桑的老花楼,却依然是老汉口和老街坊们挥之不去的时代记忆。
昨天,位于花楼社区服务中心内的花楼微博物馆正式开馆。来自江汉关小学的孩子们成为博物馆首批“游客”。
40多条消失的路名再现博物馆
推开微博物馆的大门,左边满满一面墙,挂满了路名牌。“这些是花楼重建后消失了的路名。”社区副书记俞晟告诉记者。苗家码头、生成北里、清和里、红胜巷……一个个对汉口老街坊来说再熟悉不过的地名,如今都已成为历史。
俞晟是老花楼人,他告诉记者,花楼片南至临江大道,北到中山大道,西临民生路,东至江汉路:“从我爷爷的爷爷辈就住在熊家中巷1号。”面对着老花楼的手绘地图,他立马就能指出自己当年住的老宅。
俞晟对着地图挨个数,总共有40多条巷弄不复存在。成片的老房子,如今只剩下四民银行、台湾银行、江汉关和四季美汤包四栋建筑。
过去的花楼街靠近码头,交通便利,因此吸引了四面八方来的商贾、乡民、手工业者、船工,在这里谋生、安家。在俞晟的记忆中,车流声、轮船进出的汽笛声、码头工人的号子声、集市上的叫卖声,还有下河妇人的炒菜声、敲锣巡更声,以及热天里的“竹床阵”和谈笑声,钟楼敲钟声,构成了花楼街别具特色的市井民俗。
“我家当时拥有一间煤场,一个搬运站,住的是三层楼,站在三楼的窗台前可以看到江面,算是花楼的小资本家,邻里几乎没人不认识我们。”回忆当初,俞晟很是感慨。“邻里关系特别亲密,有邻里结婚,我们流水席得吃上几天。”
雕花门梁成镇馆之宝
微博物馆中,许多照片和文字,记载了花楼街变迁的历程,还有不少实物,是居民当时生活的见证。
一块精美的雕花横梁,挂在微博物馆的醒目位置。“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俞晟说。
之所以叫镇馆之宝,与花楼街的得名有关。历史上,汉口辟为通商口岸后,与租界一路之隔的花楼街迅速繁荣起来,沿街林立的商铺和住宅多半是砖木结构的中式楼房,屋檐和梁柱上雕满古色古香的图案,因此被称为花楼。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的床、柜子以及其他家具上,都有精美的雕花,内容有福禄、龙凤、蝙蝠。”俞晟说。
昨天,在花楼街做汤包生意的瑞士人何傲杰也来到博物馆,体味汉口文化。在武汉呆了10年的他感慨:“这些老物件、老房子非常漂亮。武汉发展太快,希望这些历史的文化印迹能够更多地被保留下来。”
文章来源:武汉晚报
select title,titlepic,id,wr,mr,ri from cha_dingjijiudia.***_ecms_id where id='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