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酒店时刻 快乐旅行

合肥高新区:创新之花竞芬芳

2019-07-21

  一大早,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林从合肥市中心的家中驱车前往位于高新区的公司上班。“2007年,我开车去高新区只用半小时,现在要一个半小时,去晚了还没车位。”方林如此感慨高新区的高人气。

  在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圈,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齐全,这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不仅是集成电路产业,合肥高新区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语音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是声名鹊起。28年来,合肥高新区已从2.2平方公里的农田蝶变成128平方公里的创新高地。在这里,协同创新大平台加上金融活水成功孵化了一家又一家创业企业,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孕育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使得合肥高新区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并连续5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考评中稳居第一方阵。

  一切为企业让道

  合肥高新区内,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宽敞笔直。这里既有科大讯飞这样耳熟能详的明星企业,也有华米科技这种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隐形冠军”。

  1990年10月17日,这里还是大片农田,一块奠基石就在农田包围的一处土岗上被悄悄竖起,“合肥科技工业园”由此诞生。

  1991年3月6日,合肥科技工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7月15日,合肥科技工业园更名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如今,全国唯一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筹)加速建设,中盛溯源攻破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将人类成体细胞成功转化成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一技术壁垒,本源量子研制成功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科离子自主研制的超导质子治疗系统已进入系统整机调试阶段……一朵朵创新之花在合肥高新区争相斗艳、吐露芬芳。

  “在合肥高新区,企业最大,一切都要为企业让道。”合肥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并非虚言。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三次搬家”的故事流传已广——2003年,管委会办公楼还位于园区入口处的黄金地段,却被前来高新区考察选址的一家进出口企业看中,管委会第一次让楼搬家。2009年和2011年,为了腾场地给几家高科技公司,管委会又两次搬家。

  “合肥高新区培养的高新企业占合肥市的一半,因为这些年我们的创新政策更多了,创新体制机制更活了,也因为我们一直坚持企业是高新区发展的生命线。”宋道军如是说。

  合肥高新区创新环境的变化折射出合肥乃至整个安徽省的创新之变。合肥高新区上市办主任潘顺生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合肥的工业还集中在东边,以钢铁、拖拉机等重工业为发展重点。2000年,英特尔来合肥考察想落户芯片产能,却因为合肥相关配套能力不足而放弃。而如今,合肥已被称为“IC之都”。

  “1995年,高新区最初招商时,只要有税收就行。2000年就开始注重创新了。”潘顺生说。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合肥高新区才有了现在国家高新区该有的样子——培育了“中国声谷”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精准医疗、量子通信、石墨烯新材料等9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专项,推动量子通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语音软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长,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40%以上。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超40%。

  引得金融活水来

  2015年在合肥高新区创立的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从光刻机起家,迅速成长为高端光刻装备的行业领军企业,而光刻机正是制造集成电路芯片的关键装备。

  总结公司快速成长的原因,除了创新,耗资巨大的集成电路产业更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成立4年来,合肥高新区和安徽省连续给我们很大的资金支持。2015年支持我们500万元,2016年是620万元,2017年是280万元,2018年约600万元。”方林一一数来。

  同样属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合肥宏晶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在2013年获得了300万元天使投资,“我们是合肥高新区投资的第一家企业。此后,合肥高新区对我们进行了持续投资。”合肥宏晶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丽向记者介绍。

  也是在2015年,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合肥“天使基金”400万元的投资,后来又追加到1000万元。“对于我们这种需要长期投入研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这些资金如同雪中送炭。”中科美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仲城说。

  不仅是产业需要聚集效应,基金同样需要。目前,合肥高新区已经吸引200余家基金机构入驻,包括60余家基金管理公司和160余只股权投资基金,基金管理规模近2000亿元。

  合肥高新区的基金资源实力雄厚。“高新区几乎聚集了你能想到的所有基金类型,国内知名的基金管理机构比如中投中财、毅达资本、金通安益、东方富海、华登国际、同创伟业等都在这里落户了,拥有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基金6只,超过50亿元的基金11只。”宋道军说。

  同时,还有25只政府参控股基金,基金总规模为576亿元,可以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服务链条,共投资企业326家,累计投资额约127亿元,培育上市及并购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此外,合肥高新区还积极对接省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省高新投、市创新投等基金管理公司落户。其中,省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总规模达620亿元。

  在高新区有一栋面积2万平方米的基金大厦,入驻率达100%。“站在这栋楼上,真有寸土寸金的感觉。”高新集团副总经理凤雷笑着说。

  “当年,科大讯飞初创业遇到资金困境时,也是合肥市投入资金支持了我们。”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向记者感慨,“我最初创业的时候,风投还不像现在这么多。看看如今的合肥高新区,创业的环境真好,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创新、人才、金融等政策‘支持链’。”

  搭建协同创新大平台

  “我咳嗽怎么办”“呼吸内科有哪些专家”“呼吸内科怎么走”,面对一连串问题,科大讯飞机器人有条不紊地给出回答。

  “大家好,我是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多语种虚拟主播小晴。”女主播随后说出30种语言,这是科大讯飞的语音合成技术。

  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科大讯飞是当之无愧的领先者和明星企业。2018年,科大讯飞夺得12项世界冠军,占领70%的中文语音市场。2017年底,科大讯飞入选我国首批四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承建了我国首个认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18年5月,科大讯飞与麻省理工学院最大的跨学科研究实验室CSAIL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而20年前,刘庆峰等人创办科大讯飞的时候,也有过艰难和彷徨。“那时也曾想过是不是应该选择北上广这种经济更发达的地方创业,但我觉得或许正是因为合肥的经济不是那么活络,才会有这么强的凝聚力,让我们不管外界纷扰,专心做研究,就像科大的风格一样。”刘庆峰坦言。

  20年来,科大讯飞与合肥共同成长,可谓彼此见证对方在创新之路上的腾飞。如今,在高新区,科大讯飞只是其中一颗亮眼的珍珠。

  在被称为“上市一条街”的望江西路上,除了科大讯飞,还有安科生物、美亚光电等十几家上市公司,以及高新创新园、科大先研院、科大高新园区、双创基地中安创谷等创新高地。在另一条“量子大道”上,则汇聚着本源量子、国仪量子、国盾量子等5家量子技术主营企业、20余家量子关联企业,彰显着背后郭光灿、杜江峰、潘建伟三位重量级院士的科研实力。

  1958年创建、1970年迁往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已经矗立了49年,曾经也面临着科研生产两张皮的困境,如今却能与合肥高新区携手,将科研成果频频转化为成功产品、成功企业。这不得不归功于合肥高新区创新体制的改变,其中重要的一点正是构建协同创新大平台,名校名所名企协同分段合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合肥高新区正致力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推进安徽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量子信息与量子科学创新研究院、合肥先进光源、天地一体化合肥网络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国科大高新园区、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研发机构尽快投用,推动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原始创新,催生一批国际前沿创新成果。

  “通过实施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战略,近3年来,我们共引进和培育了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肥研究院、安徽省军民融合研究院等30多个新型创新组织,累计建设各类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近100个,转化各类成果800余项,孵化企业600余家。”宋道军说。

  在合肥国际人才城,一个个窗口就像“机器猫哆啦a梦”的口袋,可以变成去往任何地方的“任意门”。因为在这里,来自海外的人才要想落户合肥工作或者创业,不用再东奔西跑到处办手续,只要在一个综合服务窗口就能搞定一切事项。

  斯普络德(安徽)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创办人韩舒欣也是一位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子,离开家乡已有20多年,刚刚在合肥高新区落户创业。“回合肥创业不仅是因为家乡情结,也是因为现在的合肥已今非昔比,合肥高新区的各项政策,让我有信心回来创业。”韩舒欣说。

  这就是合肥高新区对人才的态度——不断优化“养人”环境,把人才作为最大资源,坚持以产引才、多元育才、项目用才和实惠留才。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胆创新、飞速发展28年的合肥高新区,理实记者 黄 鑫交融、锐意改革49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再加上一批勇于向新、不惧失败的实干家,正让合肥这座2000年的古城谱写出崭新的华丽篇章。(记者 黄 鑫)


分享到

极地动物消暑“福利多” 冰山来客激爽过酷暑
绿豆汤到底是红还是绿,南方北方网友又在争论

点击查看更多

布罗莫日出观景点主要有哪几个?如何选择?
焦特布尔好玩吗?大闹天竺取景地焦特布尔你值得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