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到“智能+” 智能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
2019-04-16
4月11日,长三角(铜陵)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暨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对接会在安徽铜陵开幕。图为铜陵移动公司员工,利用5G网络“指挥”机器人。 洪伟摄(人民视觉)
4月2日,在湖北襄阳,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研发团队打造的Sharing-VAN移动出行服务平台首次公开亮相,并进行了示范演示。 王虎摄(人民视觉)
随机抽取的5份糖尿病病例摆在面前,进行诊断的一方来自三级医院的医生组合,另一方则由一款名为“瑞宁助糖”的糖尿病人工智能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组成,两组选手分别进行诊断并给出各自的用药方案建议,并由知名专家对方案进行打分。
这是不久前在江苏无锡举行的一场医疗“人机大战”的场景。据介绍,上述糖尿病人工智能医生由宁光团队与阿里健康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同研发,其思路就是通过人工智能为全科医生提供辅助诊疗方案。
在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人工智能不仅在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的过程中赋予其新动能,还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智能生活,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商贸、智能医疗、智能金融、智能教育……“智能+”的应用,不仅为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注入新活力,也让人们加速步入更加智能的万物互联生活。
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在一个大型的电芯生产车间里,看不见来回穿梭的搬运工,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井然有序行驶的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无人搬运车。这些小车在没有人工引导的情况下,自动沿预定的路线行驶,准确地将货物或物料从起始点运送到目的地。
这样的情形发生在安徽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的电池生产智能工厂的日常生产中。近几年,通过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池生产制造的不断探索,该公司的智能工厂已初具规模。不仅仅是AGV无人搬运车,工厂内的生产控制中心、加工中心与生产线、生产执行过程管控、仓储运输与物流中也处处体现着“智能制造”。
国轩高科的“智能+”应用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不断助力传统产业升级。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3月,由阿里巴巴研究团队发布的《从连接到赋能:“智能+”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在制造业,智能制造已开始在多个领域以不同方式浮现出来。蓬勃兴起的个性化需求,带来了制造系统复杂性的指数化增长。
“AGV无人搬运车大幅降低了员工对物料和半成品转运过程的搬运劳动强度。同时,还能降低由于以前人工搬运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风险。目前,我们的电芯生产车间里,类似这样的AGV无人搬运车有十几台,他们会根据生产作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及时配送相关物料。”国轩高科经开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贺狄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道。
贺狄龙介绍说:“类似AGV无人搬运车这样的智能设备还有很多,智能机械手便是其中之一,该设备在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加工机台设备与转运流水线之间的衔接、产品质量分选的智能判定以及部分特殊作业岗位等方面。比如,我们的电池激光焊接,因为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焊接形状复杂,采用智能机械手既可以很好地保障产品质量,也可以实现对复杂工序的作业,显著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据了解,目前,在医药、食品等行业,机器视觉缺陷检测能够自动识别成品缺陷;在服装行业,已经有了运用人工智能进行个性化定制服装的尝试;在农业领域,农业数据自动化采集、农业数据智能化分析、农机自动化运行、农业精准化作业、农产品数字化追溯都是可见的应用;在推动农业生产和流通创新方面,基于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蔬菜种植、加工、运输、卖场等环节的供应链进行全面升级,确保蔬菜的品质最优、运输最快、消耗最小……人工智能正在走入传统产业的方方面面,助力升级转型。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尧德中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人工智能可以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向传统产业从业人员普及人工智能的知识;其次,传统产业从业人员要改变观念,跳出传统产业内的固有思维方式,以开放的心态了解和接触新事物,以便发现传统产业的流程和工艺上可以优化的方面,从而实现提升和跨越。”
助力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从第一步到最后一公里,“智能+”赋能新物流。仓库存储与配货是物流行业的第一步,京东“亚洲一号”里的“小红人”可以实现井然有序地进行取货、扫码、运输、投货;机器人能够精准测量商品体积重量;数以万计的商品由机器人和机器臂完成入库和出库。相比传统仓库,智能仓库平均处理订单量更大,存储效率更高,拣选速度更快。
除了无人仓库,无人配送也是智能物流的重要一环。无人配送提升物流效率,满足用户个性配送化的需求,解决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多个物流公司已研发出末端物流配送机器人、配送无人机以及无人快递车等产品。目前,无人快递车已经陆续在陕西、江苏、青海多地尝试配送。
除了智能制造方向上的若干可喜进展外,互联网汽车、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智能+”的应用,为多个行业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通过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对医院临床业务进行了流程再造,减轻医生文书压力,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利用智能影像识别技术辅助医生阅片,提高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效率,降低阅片的漏诊率。“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2017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去年11月,‘智医助理’已在安徽省天长、金寨、阜南、凤阳、合肥庐阳等5个县区全面试点应用,可支持900余种疾病的诊断。”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告诉本报。
利用计算机视觉看懂病历、影像;通过病历结构化、知识库、知识图谱判断病情;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实现与病人沟通。这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腾讯公司共建的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已经能够实现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负责人表示,智能医疗方便患者就医。患者只需在微信上办理一张电子就诊卡,就能实现精准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等多项功能,大大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电子就诊卡平台上还有针对肿瘤医院的精准预约、用药助手、肿瘤智能问答等解决方案,让“智能+”方便患者就医。
在教育领域,科大讯飞的教育产品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师自动批改口语、填空、简答、作文等题目,并为学生提供的个性化分层作业和课后学习内容,大幅减少了学生重复练习的时间和课业负担。
随着5G时代的来临,万物联网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将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催生出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材料等众多新兴产业,大幅提高社会效率。
助力生活智能便利
“缴费在哪缴,缴费交多少”,这是广大司机最关心的问题。近日,全国283家万达广场同步推出“微信无感支付”停车服务,用户只需微信扫码加入相关小程序,点击“智能停车”,绑定车牌号码,就可以开始使用。离开时,停车场出口的摄像机可自动识别车牌,按照先离场后扣费的步骤,让停车出场体验更加高效。
对此,车主赖先生说:“‘微信无感支付’停车服务,快速过闸,再也不用排队缴费,我觉得挺方便的。”
多功能遥控器搭配手机一键控制家中电器,一键开启智慧生活;对话控制智能窗帘,或是手机远程控制,窗帘便会自动打开;智能扫地机器人“手”里的刷子快速摩擦地板,把头发碎屑全部卷入它的大肚子里;下载APP,激活二维码,把手机固定好,把绘本放在前方,即可朗读英语……从智能出行到智能家居的方方面面,我们已能切身感受到“智能+”对生活的巨大影响,它优化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遇见美好生活。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这是“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前,2015年,“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17年起,“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智能+’提法是一个创新,这一提法有着更宽的视野,也是更长远的谋划。”尧德中分析说,人工智能的渗透将是全方位的,但这不是说,加了人工智能就能立刻引起革命性的变化,它应该是逐步的,累进的,因为人工智能本身也在逐步发展,但影响则是长期性的,深刻的。
尧德中认为,传统产业若能及时跟上“智能+”的浪潮,就有可能在同行业中占到先机,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实现新的跨越;对于现代产业,人们对“智能+”的接受能力更强,但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决于是否能最有效地用好“智能+”的能量。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但技术的发展和推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看来,下一步人工智能发展应从三个方向突破:加大数学基础原理的研究,创新数学统计建模方法;加强脑科学基础研究,脑智同飞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加快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以人机耦合模式反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
“得益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现在我们不仅能看到人工智能清清楚楚的应用案例,还可以用统计数据说明规模应用后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刘庆峰对本报表示,“科大讯飞将继续在发展核心技术的同时,将人工智能和产业密切结合、为各行各业赋能。”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一些方面做得非常好,已经让民众在生产生活中感受到了很多便利,也使得政府的便民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丰富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人工智能,特别是‘智能+’的应用,与传统产业的发展积累是分不开的,也与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密不可分。未来,在信息化、互联互通和无人系统自主能力建设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才能让‘智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成都凯斯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献昌对本报分析说。(叶晓楠 雷杰如 段钇男 胡玥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