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轮就拿到亿元融资的Trip.io 开宗立派的底气何在?
2018-03-14
近日,一个名为Trip.io的项目悄然震动了整个旅游业。
在Trip.io联合创始人&CEO沈巍看来,他们正在做的,是“旅游业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公司”——这句豪言已经得到了资本的认可。近日,Trip.io宣布获得过亿元A轮投资,投资机构包括OKBlockchain Capital、BlockVC、 INBlockchain、NodeCapital,Genesis Capital 、FreeS Fund、Ceyuan Ventures、F2Pool、波场等多家基金和产业资本。
这个数额的A轮融资,在今天的中国旅游业里已是相当罕见;另据了解,某OTA大佬也曾于Trip.io宣布融资的当天,在内部对此表示了相当的重视。但因为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复杂、新锐以及争议性,Trip.io之于大多数观察者依然蒙着神秘的面纱;调侃这个项目“玩投机”的声音,也不在少数。
据介绍,Trip.io 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旅行服务市场平台。Trip.io将以住宿预订作为切入点,通过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直接链接全球旅行服务供应者(企业或个人)与消费者,构建基于信任与激励的旅游服务生态系统。
有趣的是,作为连续创业者,沈巍的另一个项目“百场汇”,刚于去年10月宣布获得7000万元B轮融资。沈巍告诉TBO(旅游商业观察),Trip.io正是百场汇团队在区块链风口快速落地的一个项目,并与百场汇区隔开来、以独立公司的方式运作。
作者曾于2015年7月的《艺龙+亚马逊的猛将集团,要把中国场地预订市场玩坏了》一文中,对百场汇做过详细报道。这一次,该团队同样集结了在线旅游及其他领域的顶尖技术力量,且不同于百场汇专注于“线下场地预订”,而是直截了当地切入了OTA传统的利润重地——住宿预订。但有趣的是,Trip.io并不打算与OTA为敌,沈巍更像是希望“展示一种新的可能给大家伙们看看”。
可以说,还未上线的Trip.io已经先声夺人,同时做到了誉满天下和谤满天下——那么,Trip.io究竟是力图赶上区块链风口的投机者,还是伏笔千里一朝发力的实力派?这还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对于旅游行业来说,Trip.io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观察样本。
把作恶者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2015年,曾任艺龙无线高级副总裁的沈巍,与原亚马逊(美国)技术总监朱瑞清创办了“百场汇”——一个主打共享经济模式的场地交易撮合平台。为什么艺龙系创业者没从酒店预订这个老本行入手,而是选择了MICE?沈巍彼时给出的解释是,看不到模式创新的可能,那无非是被OTA大佬按在地上摩擦。
但区块链技术的逐渐火爆,让转机出现了。
在沈巍看来,区块链尤很适合改造“因为信任问题导致交易成本很高的生意”,放在OTA领域,住宿预订就是如此;并且作为在线旅游的利润重地,它的商业价值已经无需证明。
在具体应用上,沈巍举例描述的场景如下:Trip.io作为平台提供一个智能合约模版,酒店方以此在 Trip.io上发布服务,创建不同的房型,包括图片、有无Wi-Fi、热水、支付价格等;而平台上的其他用户则选择是否购买服务,并进行支付——这看起来似乎和“开网店”类似。
但不同的是,从用户购买服务开始到消费结束,每个环节都由“智能合约”来为双方提供约束和保障——以往这种约束和保障,则是由OTA来执行。那么Trip.io的智能合约相较于OTA的作用又有什么不同?
区块链技术有如下特征:1.数据无法删除、修改,只能新增,保证了历史的可追溯,同时作恶的成本将很高,因为其作恶行为将被永远记录;2.去中心化,避免了中心化因素的影响。所以其中的逻辑是:将智能合约以数字化的形式写入区块链中,由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保障存储、读取、执行,整个过程透明可跟踪、不可篡改。
“我们通过区块链技术,把住宿预订的整个登记、支付、交易、信用、投诉、争议解决系统,都搬到智能合约上面;我们也会把每一个酒店的点评等信息上链,这就意味着所有信息是不能造假的。”沈巍告诉作者。
如此一来,在Trip.io体系内的用户,无论是酒店还是消费者,都只能面临说一不二的选择:交易前双方都很清楚提供的服务是什么、需要支付的代价是什么——你要么接受这个交易,要么不接受,然后一切线上流程就会按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可以说,在这部分已经由OTA早早“标准化”了的环节里,Trip.io的设计让欺诈和寻租失去了操作空间。
但如果住宿商家在线下服务环节强行违约,其结果又是什么?举个例子。
比如,老李在Trip.io上提前两个月预订了东北某酒店一晚的大床房,并成功支付了500元,但是在两个月后老李准备入住时,酒店刚好迎来旺季、大床房一晚卖2000依然供不应求,于是酒店方不愿再接受老李的入住。
在这种情况下,酒店拒绝老李入住的行径将被记录在系统里,这份信用污点万年长存、不可篡改,供所有登陆Trip.io的用户瞻仰——而且由于区块链透明、可追溯的特性,酒店无法对此进行狡辩。同时,Trip.io系统会降低该酒店的信用评级。
所以在Trip.io体系内,对酒店来说,“到店无房”、“图片或点评与实物不符”、拒单、服务差等行为,需要付出的信用成本非常高;而用户给酒店恶意差评、或是消费过程中行为不端——比如损毁了客房里的家具,也得三思而后行。
一言以蔽之,Trip.io就是希望以区块链技术取代“人治”的商业组织,作为住宿预订的担保约束中介。
与OTA不同,Trip.io仅为双方提供交易必要的区块链技术支持,并不会更多地介入交易本身。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Trip.io还未正式上线,所以其智能合约有没有覆盖酒店预订业务所有的细节、包括争议的裁决等,现在还难以论断——只能说从技术角度来说,Trip.io确实可以实现这一切。
“将利润还给酒店”
当然,要实现优于OTA的“担保约束中介”功能,Trip.io还需要更详细的产品架构。参照Trip.io的白皮书中的内容,我们将其产品方案简要提炼如下:
从产品方案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Trip.io相对于OTA的优势:之于酒店,Trip.io更像是个直销渠道、不存在高额佣金的问题;也不会像OTA一样流量做大以后“店大欺客”——因为平台和酒店方各自的权益分配,早已写在智能合约里,之后无可更改。
而对消费者而言则是“产品靠谱”,并且在交易中出现争议,也不是由一家财大气粗的商业组织来判定对错;另外,就是Trip.io上的产品或许在价格上,也有着相当的竞争力。
沈巍告诉TBO,由于Trip.io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高度自动化,所以其运营成本天然就很低,这与OTA倚重人工去执行预订、审核到结算等环节完全不同。“Tripio上 80%-90%的订单,都会被系统快速自动解决;剩下的10%争议事件,Tripio将通过人工配合解决问题,效率非常高。”
所以,Trip.io无需搭建高佣金的商业模式——那么酒店也就有动力将发布于平台上的产品,在定价上做低、甚至和官网直销的价格持平。
直观来看,Trip.io在技术层面确实可以“将利润还给酒店”,让住宿商家不再执着于和线上渠道的博弈,回归服务用户的商业本质上。但问题在于,在OTA已经掌控绝大多数旅游类线上流量的今天,Trip.io能否给住宿商家带来足够的订单?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OTA本质上并不只是住宿预订的担保约束中介,更是住宿商家的流量来源。如果Trip.io只以区块链技术改造“担保约束”环节,没有太多商业上的意义。
流量难题的深远影响
事实上,Trip.io 面临的这个问题,也折射了全球旅游业在区块链应用上为什么会形成“两大门派”:简言之,直面“流量难题”的公司,选择的是公有区块链技术;而其他公司则选择“绕道而行”,在私有区块链技术基础上开发应用。
据《环球旅讯》报道,英国TMC ATPI北欧市场的产品开发与实施负责人Trond Vidar Bjorøy对此做过如下阐述:公有区块链是一个完全公开的、任何人都能参与其中的网络,以太坊和比特币是目前最大的公有区块链网络;而私有区块链则需要邀请或批准才能进入,其促进“封闭式”创新。Ripple是目前最大的私有区块链之一。
直观来看,选择“私链”的旅游公司,其目的在于解决“自家兄弟”在库存与分销上的对接难题——区块链应用变成一种B2B式的技术工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其核心追求。比如澳洲OTA Webjet、老牌旅游托拉斯TUI以及国内在线会议酒旅预订平台“会唐”,都是如此。
私链应用的部分旅游公司
而立足于“公链”的公司则不同,它们对流量有天然的渴求,并因此具备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希望借由区块链技术连接尽可能多的商家与用户、在促成交易的基础上形成某种“用户自治”的生态系统;二是发行Token(代币),用于生态系统内的交易等流通环节,以及尝试在数字货币交易所中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
值得注意的是,登陆交易所后的Token可以通过种种渠道,兑换成相应的法定货币(如美元)。据公开资料显示,旅游业内这种玩法的有TRC旅游链、承云、Winding Tree等项目。
公链应用的部分旅游公司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TRC旅游链和ZenAir承云都为自己发行的Token设计了诸多应用场景,用以系统内的交易和其他用途。这意味着Token一是有着在数字货币交易所中的升值空间,二是在系统内有实用价值。
相比较于私链应用,这无疑是一种更加野心勃勃的打法,也非常容易吸引资本参与进来——尤其是准备ICO的旅游公司;同时,这些公司也希望借此获取初期流量,其逻辑和“民宿众筹”有着相似之处。
现在有很多民宿业者在众筹平台上发起众筹,作为前期置业、运营的启动资金;同时,参与众筹的普通投资人,除了固有的投资回报之外,还能获取很多该民宿的使用权益——比如房价打折之类。这就意味着,众筹平台除了为该民宿筹到启动资金,还带来了第一批消费者和传播曝光量。
所以对于区块链旅游项目来说,ICO是一种募资方式、也是一个品牌曝光的过程;同时,认购了项目Token的投资者,将会成为该项目的潜在用户。
但问题在于,ICO目前存在着诸多投机乱象。由于数字货币交易所“炒币割韭菜”的现象愈演愈烈,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严厉取缔ICO。此后,中国境内的ICO项目纷纷被清退,相关交易所出海。
另外有媒体指出,随着ICO投机泡沫越来越为世人熟知,2018年登陆各大交易所的247种数字货币中,87.5%处于长期破发中,加上登陆新交易所主动压低价格的币种,长期破发率接近90%。真正达到10倍以上收益的不超过3%(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
在这个大背景下,打算ICO的区块链旅游项目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发行的Token价格暴涨,那么投资者会倾向于将Token在交易所中卖出或持币观望——如果我手中的Token越来越值钱,那么我是不会拿它去订酒店、机票的,坐等升值然后卖掉更划算。但如此一来,项目只会沦为“炒币割韭菜”的工具,不会有实际订单在系统内产生。
如果Token长期处于破发状态,那么其流通价值、收藏价值都会受到影响,作为废纸一张自然也难以承担为项目引流、曝光的作用。
事实上,已经有相应的公司意识到了这一点:比如自称“迄今旅游业唯一的开源式公有区块链”的Winding Tree就曾表示,“为了避免极端的不稳定和市场操纵的发生,Winding Tree正准备在其ICO之后推出做市商机制,以维持短期的价格稳定。”
但在炒币庄家风云际会,创业团队与资本、交易所联手操盘频频的今天,稳定币价谈何容易?而且公链作为面向社区的平台,是松散的、可以随意加入退出的组织形态,其公司化经营很难,更别说发币融资之后能建立何种财务约束机制。
可以说,ICO正是区块链旅游项目商业落地初期获取流量的关键,也是最危险、最具诱惑力的一个环节——而其中90%的玩家,也许都将在此灰飞烟灭、甚至遗臭万年。
与现实商业世界的无缝对接
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ICO乱象并不意味着发行Token就是错的。
据《财新》报道,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现任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总裁王永利认为,比特币是目前区块链最完整的应用案例,虽然可能把区块链引入歧途;也只有抛弃“币圈“思维和一夜暴富的幻想,才能最终推动区块链技术更多实际应用的落地。
放置于区块链旅游项目也是如此,比如Trip.io:这个产品如果想做到优于OTA的中介功能、将区块链技术的精髓在住宿预订上完全发挥出来,就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搭建——而生态系统的运行,与Token的使用直接挂钩。可以说,缺了Token的Trip.io就像没了汽油的车一样。
Trip.io发行的功能型代币TIO的使用场景
当然,对于系统内Token的使用,Trip.io还需要一个引导、教育、激励用户的长期过程;而当务之急,则是降低用户(消费者和住宿商家)在Trip.io平台上的使用门槛——让对区块链技术一窍不通的用户,也能迅速使用Trip.io的服务。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支付结算环节。
据沈巍介绍,Trip.io的设计是同样支持消费者使用微信、支付宝、人民币支付;也就是说,Trip.io的用户可以像使用OTA一样进行住宿预订交易。对于酒店而言,Trip.io则是提供美元等法定货币的结算。
“目前的大环境下,绝大部分酒店,特别是国内酒店肯定是不支持数字货币来兑付的。因此,我们会做个支付和结算的网关,靠第三方平台来进行数字币与法币之间互相兑换。”沈巍表示。
据介绍,Trip.io将于4月向酒店群体正式推介该项目,而北京地区已经有上百家酒店表示支持。
“我们会从高端酒店开始推进,因为首先对Trip.io这个项目有好感的用户,应该是高净值人群。而且单体酒店比连锁酒店集团更容易推进,因为酒店集团在尝试外部新事物合作上面,普遍偏保守一些。”
这种进展,可以视作Trip.io与现实商业世界“无缝对接”的第一步,但也仅仅是第一步而已。
未来的迷雾:四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Trip.io最大的价值,在于为区块链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落地,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观察样本。所以,在肯定Trip.io创新思维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做一个系统的分析。
第一,还是流量的问题。Trip.io目前的商业设计中,还没看到有效解决流量匮乏的环节,尤其是在落地初期。那么对于酒店商家而言,这个渠道尽管有着0佣金、高信用度等种种优势,但商家花力气去运营在Trip.io上的“网店”,是要投入成本的——如果看不到一定量的真实订单、或者其他实际的好处,那酒店为什么要使用Trip.io?
在这样的背景下,Trip.io是否有可能重回“古典互联网”式的烧钱引流,需要打一个问号;而一旦真的这样做了,项目背后资本方的意见几何,也是个问题。
第二,如果Trip.io前期成功获取了足够的流量,那么势必引起OTA大佬的注意——因为Trip.io的0佣金模式本质上是与OTA背道而驰的,一个“非我族类”的公司展示了它的巨大潜力,大佬们会如何做?比如直接逼迫酒店商家“站队”,是否让Trip.io有供应商全面溃逃的危险?毕竟OTA目前还执掌着在线旅游的大部分流量,对商家有巨大的影响力。
沈巍也想到了这一点。“等我们产品真正落地的时候,不排除我们会去跟OTA大佬聊聊合作。比如从携程的角度来看,他们为了稳定市值必然要维护佣金模式,短期不可能做我们做的事;但双方很有可能达成共识,因为我们是从一个很边缘的点,慢慢做着颠覆性的创新,而这个创新从长远来讲未必对大佬是没有好处的。”
第三,则是Trip.io还缺乏有说服力的商业模式,至少在白皮书中看不到盈利点。酒店商家和消费者在Trip.io中得到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Trip.io本身呢?如此大张旗鼓重金投入,肯定不是为了学雷锋的。在盈利点的设计上,Trip.io不可能长时间漫不经心。
沈巍坦言,如今确实还在考虑Trip.io的商业打法究竟应该怎样。“除了融资可以烧一段时间,我们必须解决怎么生存下来的问题。”
第四,是区块链技术本身还有诸多不成熟之处,想进行商业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还难以支持OTA日常那么大的交易量,交易频次短期内也难以提升。“但我相信技术的进步是会很快的,就像当年拨号上网速度很慢一样,现在技术成熟了一样速度飞快。”沈巍说道。
这四个问题,是Trip.io必须回答的——如若不然,很难说究竟路在何方。坦率来讲,Trip.io确实让创业气息沉寂多年的旅游行业,突然又有了迷人的想象力;但这个项目究竟能通往怎样的未来,我们还需要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