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与运营脱节 旅业相互欺骗局面何时打破?
2016-12-28
有个还没被求证的数据,2016年,中国的旅游规划行业市场规模搞到了96亿元!
在政策指引和需求催动下,景区、景点数量将迎来井喷。作为旅游开发链条中的第一个乙方,旅游规划设计院是显而易见的获益者。
2016年,国家旅游局等管理部门陆续公布一批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通过乡村旅游对2.2万个重点扶贫村脱贫;建设工业旅游示范点1000个、工业旅游城镇100个;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0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自驾车营地2000个;中医药旅游示范项目1000个;国家级现代农庄旅游100个。在大项目方面,2020年,培育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培育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
以上仅为中央层面提出的规划目标,地方政府也均把旅游作为战略产业不遗余力地推动,预计未来几年旅游景区不管是类别还是总量都将迎来大爆发。根据现行的规定,开发旅游项目必须做旅游规划,可以说规划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没有一丝调节余地的刚性需求,搭配景区数量井喷的行业背景,表面看来,旅游规划设计院将迎来一大波黄金行情,但长期存在的痼疾仍在困扰着行业进一步发展。
规划运营脱节
旅游规划行业从1978年开始起步,但直到2000年11月国家旅游局才第一次出台《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3年首次颁布国家层面的行业标准《旅游规划通则》,自此旅游规划行业开始走向规范化,从开始起步到规范化用了25年。
长期以来,各地旅游局、地理所、高校旅游学院等旗下的事业单位,连同做城市规划的城市设计院,共同组成旅游规划行业的主体。这些单位各自有不同的资源,背靠不同的主体,导致这些机构生存并不十分依赖旅游业,其对旅游规划的理解也或多或少地受限于其背后主体的惯性思维,设计理论落后,设计方案也更多从合规角度出发,而非从市场和游客角度考虑。
这种情况造成规划院在做方案是十分保守,套用原有模板,相互抄袭借鉴现象较为普遍。一样的方案,自然造就一样的景区。例如,目前旅游业存在千街一面、千村一面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城市设计院的城市建设思维有很大关系。甚至有业内人士毫不客气地指出,清华、同济系规划院毁了中国景区。
为数不多的民营规划企业,在市场化的方面比较领先,但其市场化更多体现在获取客户方面,擅长自我宣传和推广,在规划设计本身并无太新意和独创性。有该领域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开发者对规划院的定位理解不清,景区开发成功关键在于旅游资源和资金实力,规划方案能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并且影响规划方案的因素很多,开发商、政府官员甚至当地居民都会方案中体现自己的想法,导致规划院费尽心力设计新颖方案反而讨不到好,还不如保守一些。
规划设计和运营脱节问题也是业界经久不息的吐槽热点,多年以来,也有不少旅游规划设计公司拿着不接地气、没有运营思维考虑的方案欺骗开发商,开发商再拿着所谓的旅游项目的设计方案去欺骗政府拿地,最后消费者往往并不买单,问题积重难返,更有甚者导致项目烂尾,严重浪费社会资源。
这一点在主题乐园行业尤为突出。主题乐园本身并无旅游资源,全靠规划设计,可以说设计决定乐园的命运。新仕致恒旅游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志易表示,乐园产品设计的成功在于一个有经验的团队,所以投资商在寻找合作方时,要注意筛选出那些真正做过主题乐园落地项目的方案设计单位,不能盲目选择,否则设计建造出来的产品一定是有缺陷的产品,致命缺陷可能还会导致开业后不久便关门。
缺乏统一利益联盟
根据现行规定,成立旅游规划院需要资质认定,分甲、乙、丙三种资质,由不同层级的评审委员会发放资质。可以说旅游规划是实行准入制的行业,但全国究竟有多少家旅游规划院,直到现在仍是一个谜团。
目前,仅部分旅游规划行业网友自发做点统计工作,据网易博客网友“北大门”统计,截至2015年3月,全国共有甲级旅游规划资质单位100家、乙级269家,丙级数量不详,未评级数量不详,据其2009年的数据,甲乙级规划院中,旅游局、地理所、高校和城市规划性质的共135家,完全以旅游规划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共70家。
旅游规划院是景区的设计师,可以说是整个旅游产业链的最上游,为下游输送源源不断的旅游原材料,但至今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协会、学会,负责旅游规划行业的发展、引导和提升,统筹事关行业发展的大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不同背景的旅游规划院主观上没有抱团意愿,客观上没有抱团的利益需求。
事业性规划院受限于其主体机构的思维框架;高校规划院偏于理论建设,难以跟上目前的旅游市场变化;城市规划院有浓厚的城建路径依赖;民营规划院虽有朝向市场化的利益动机,但无奈势单力薄,行业缺乏配套良性机制,最后也乐得浑水摸鱼。
旅游产品供应跟不上游客需求已是行业共识,旅游业呼唤新的产品供应,但下一步如何展开具体实践需要整个旅游规划行业展开讨论,形成共识,否则凭借单个个体无力扭转局面。
目前,已经有规划院开始展开有益的探索。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林峰向记者透露,目前已经在筹备开发一个旅游开发O2O平台,整合旅游开发运营链,提供规划设计、旅游建造、旅游运营、旅游投融资、旅游培训全程落地服务,联合平台200多家机构,启动旅游全产业链全程孵化联合服务。
根据绿维创景的计划,未来将提供交钥匙、交团队、交现金流的景区孵化模式,该模式通过开发平台将规划院的利益和景区成活率直接结合,促使规划院真正把项目当成自己的项目来规划设计。
2016年政府部门大力推动旅游开发计划,项目数量之庞大前所未有,但如何避免景区同质化、投资失败及资源浪费现象,考验行业集体智慧。走出方案千篇一律、规划运营脱节的困局,直面旅游消费需求,旅游规划行业需要转换新模式、开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