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想吐槽的旅游业八大现象
2016-12-24
2016年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年旅游业又迎来大发展。
从3月5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喊出“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开始,到12月14日,发改委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的文件,在政策的保驾护航、方向指引下,旅游年度投资将超过1.2万亿,线上交易超过5000亿,上市公司及挂牌企业接近200家,产业基金近百只,出境游人次过亿。
行业取得发展的同时,一些小问题不可避免,新旅界(LvJieMedia)总结出8个小问题,供业界探索思考,共同扫清行业发展障碍。
数据靠不住
“年客流量2000万”,“市场份额连续N年稳居第一”,“月客单量数万”,“此次融资近亿元”……在美化数据方面,几乎所有企业都卯足了劲。2016年7月,线上企业牛牛和海豚围绕“谁是市场份额第一”爆发数据大战,一时间各种数据你来我往。线下企业也不遑多让,遍地“日均客流量数万”的旅游综合体。创业企业不甘示弱,纷纷以理想中的数据代替现实数据。“竞品吹牛,我不吹牛我吃亏”,在这样的指导原则下,数据战争愈演愈烈。
投资吹牛皮
2016年旅游投资规模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新公布投资规模300亿以上的文旅项目至少20个。以前20亿的投资能轰动旅游圈,现在200亿的项目几乎上不了新闻。与客流量、市场份额等数据类似,投资金额的水分同样很大。但前者属于小圈子自娱自乐,危害不大,而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尤其新常态下,出口、消费形势低迷,投资被地方政府寄予厚望,膨胀的数据可能导致市场管理者的错误预期以及错误引导。
奖项满大街
旅游行业有多少奖项,已经数不清。管理机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各路媒体以及国内国际旅游联盟、学术机构,颁奖主体多如牛毛。不同主体颁奖目的不同,管理机构和大行业协会旨在鼓励投资和做大规模;地方政府旨在奖励纳税和吸纳就业;各类国内外旅游联盟、机构、媒体尤其新近崛起的新媒体,将颁奖视为扩大影响力和创收的最佳途径。奖项数量一轮接一轮扩张,奖项含水量无限增高,而领奖企业对于荣誉来者不拒,借机寻求品牌曝光。其实,颁奖双方各取所需互利共赢,并无太大不妥。只是,旅游行业真的不需要正确引导价值取向的奖项吗?
忽悠式创新
旅游业前景看好,不少创业者带着梦想闯入,意图用新技术、新思维颠覆行业,顺便成就自己的巨头梦。然而旅游业情况复杂,巨头卧虎藏龙,颠覆难度十分之大,这让不少创业者尝尽苦头。实力较弱的创业者被淘汰,而部分成立较早,已有一定根基的企业开始频繁变更业务,to C、to B、O2O、智慧旅游、VR旅游、分享经济,不停追逐时下热门概念,以创新为名行碰运气之实。
规建营脱节
随着跨界巨头和资本们大举涌入旅游业,旅游从一个行业逐渐走向产业化。产业和行业的区别在于,产业追求规模化和效率,对精细化分工要求很高。传统旅游项目开发中,规划、建设、运营由同一团队负责,对团队能力要求较高,开发速度较慢,典型如乌镇、宏村项目。但这种模式无法达到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于是跨界巨头和资本采用分工方式,由不同团队负责不同环节,降低对团队能力要求,并且效率提升。然而目前新模式中,有分工没合作的现象十分普遍,规划方不管建设,建设方不管运营,运营方满腹委屈无处诉。每个环节各玩各的,最终表面上项目搭起来了,但实际效果不尽人意。
钻研伪需求
旅游消费升级,旅游投资领域也不断拓展,度假、温泉、滑雪、自驾、文化、民宿、户外运动、探险,各种投资热点不断。总体而言,旅游消费正向时尚、文化和健康方向发展。旅游根植于需求,新兴需求需要引导和培育,但并不是只要是新兴领域就投资,还需要区分时间、地点和条件。目前文旅小镇热潮席卷中国,不少制造业小镇谋求转型,围绕某一产业打造旅游经济,基金小镇、硅谷小镇、创业家小镇乃至皮鞋小镇、领带小镇层出不穷。产业小镇搞旅游并非不可,只是需求是否真的存在,条件是否成熟,需要仔细甄别。
政府走太快
为满足多元化旅游消费,政府部门不停出台新旅游品类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旅游局陆续公布一批新型旅游产品发展规划:到2020年,通过乡村旅游对2.2万个重点扶贫村脱贫;建设工业旅游示范点1000个、工业旅游城镇100个;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0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自驾车营地2000个;中医药旅游示范项目1000个;国家级现代农庄旅游100个。到2025年,建设 200 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50条跨省和省域精品生态旅游线路。
以上仅为2016年一年内公布的旅游规划,预计更多的规划还在路上。未来几年,旅游业不管是品类还是总量都将迎来爆发。问题是,市场真有足够的需求吗?同类项目有足够的差异化吗?
产品同质化
产品同质化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千街一面、千镇一面现象游客吐槽太多次,然而目前这种情况依然严重,本质问题是文化内涵缺失。富有地方特色、能展现地方文化的旅游产品,绝不是通过复制、模仿所能形成的,也不是大干快上所能孕育的。事实上,供给侧改革的并不是大批量供给新型旅游产品,而是解决旅游开发中文化缺失、创意不足、人才匮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