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密集布局 低空旅游的“通”与“痛”
2016-11-10
受低空开放政策等刺激,长期被边缘化的通航产业出现井喷,其中,低空旅游更是持续升温。自10月以来,不少地方密集布局低空旅游,四川宣布拟建35个观光低空游基地,南昌已圈定低空旅游为发展重点,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发布消息称,当地低空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业态即将实现突破……一时间,低空旅游成了各地推动旅游的一大杀手锏。
对于低空旅游的钱景,业内观点并不一致,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低空开放逐步推进,为低空旅游打通发展路径。但更多业内人士坦言,目前低空旅游存在消费意识薄弱、定位认知不足等问题,且我国缺少低空旅游消费的文化氛围,相比同水准的高端旅游产品而言,低空旅游消费观念尚未形成。
多地上马通航项目
近期,多地扎堆上马低空旅游项目,让行业出现空前火爆局面。作为通航产业大省,四川取得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有10家、通航俱乐部4家,正在筹建的通航企业18家、通航俱乐部4家,占到整个西南地区的40%以上。目前四川已发布首部省级低空旅游发展规划,全省将建设35个以观光为主导型的低空旅游基地。
宁夏多地也公开表示,将着力开发全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促进低空旅游、房车营地等业务进入快车道。而就在几天前,2016江西滑翔伞嘉年华活动举行,活动中尝试开展“旅游+体育”模式,欲完善江西旅游产业链、带动低空旅游业。
据了解,目前空中游览的经营主体规模已积累至一定程度。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具备经营“空中游览”资质的通用航空企业共156家,其中具备相应运行资质的企业123家,占通航企业总数(302家)的40.7%,有13家企业兼具在两地间开展空中游览包机业务的资质。上半年新增具备此项经营资质的企业10家,占新增通航企业的47.6%。
低空需求巨大
行业火爆的背后,是各路资本看好低空消费市场巨大的潜力。按照国际旅游规律,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就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我国GDP总量达67.67万亿元,人均约8016美元。但我国每年人均出游才2.98次,离发达国家居民的8次以上还有很大差距。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有望突破1万美元,旅游消费的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且低空旅游的潜在消费人群初具规模。
和市场需求相比,低空旅游虽然快速前行,但由于起步晚,整体规模小。据悉,现阶段我国的通航需求主要是飞行作业需求,而通航旅游飞行比例很小,尚不到市场规模的1%,而全球每年通用飞行中50%左右的飞行时间是低空旅游所产生的。我国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低空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中国民航大学通用航空学院讲师柳青也分析,现在虽然政府力推低空旅游发展,但根据市场调查,一架直升机的年飞行时间大约在300小时,再考虑到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即空中游览的单人票价必须高于680元,否则就会亏本。现在市场上10分钟左右的空中游览票价基本在千元左右,从时间和性价比看超出了普通大众的消费预期,因此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市场总体表现冷清。
多痛点待破
事实上,除了成本居高不下外,低空旅游还存在不少痛点待破。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航空运输研究所通用航空室发布文章称,目前低空旅游存在消费意识薄弱、定位认知不足的问题,可以说低空旅游消费观念尚未形成;多数高端消费人群参与低空旅游仅为了追求奢华,体现身份地位等,忽略了其高科技含量、深度参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另外,现有通用机场对5A级别景区的覆盖率偏低,仅占到34%,低空旅游市场推广困难、运营成本增加,且与低空旅游相配套的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缺乏,存在游客“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不仅如此,虽然低空空域正逐步开放,但当下低空旅游的空域空管保障仍为审批制,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实现。且飞行任务及计划报批环节多、时间长,因涉及军方,还存在协调难度大、报批情况难以把控等阻碍。
为给低空旅游业减负,前述通用航空室研究人员建议,低空旅游处于发展初期,当前面临保障能力不足、盈利能力弱等问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从加强市场引导、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等方面投入,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更要从长远看,在培育消费市场、创新经营模式等方面下功夫,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以此来充分发挥低空旅游的产业延伸与综合带动能力。
资深通航分析师智杰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接下来如果想要更好地发展低空旅游,必须要进行广泛地宣传,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同时,贴近市场需求来进一步完善产品设定,比如森林、建筑、湖泊、高山等景观可侧重盘旋观光,在山脉、河流、海滨等可侧重沿线游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