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门票经济 学学故宫创意
2015-08-26
填色书风靡全球,这一受欢迎的西方舶来品目前已快速被本地化,据悉,最快今年10月,《点染紫禁城》系列填色书将上市。这已经不是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品第一次上新闻。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陆续不断推出的文创产品常常让人眼前一亮。据报道,目前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已经超过7000种,2014年给故宫带来9亿元的收入,高出故宫门票收入2亿元左右。
而反观国内的许多景点,一直无法走出“门票经济依赖症”。景区扩容升级要涨价,人力成本上升要涨价,保护环境限制客流要涨价……似乎要维持景区的正常经营只有华山一条路——涨价。在这种思路下,也就难怪自国家发改委规定“三年不能再次调价”后,解禁年“到期就涨”已经成为景区的一种奇特现象,近期,全国一大批景区门票又将因解禁而准备涨价,让大众嘘声一片。
景区发展必须要摆脱门票经济,事实上早已是业内共识,也有的景区先迈出了步子,尝到了甜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杭州西湖景区,自2003年免费后,每年因此减少门票收入2500多万元,但公园免费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不仅抵补门票收入,而且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许多景区对此不服气,认为杭州是一个商务旅游城市,在吃、住、行方面有比较大的消费需求,这种模式不可复制。可是,从故宫文创纪念品的成功却不难看出,博物馆更是一个没有吃、住、行消费需求的景点,却仅靠在纪念品上的创意与创新,其收入就超过了门票收入。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旅游纪念产品都缺乏新意,千篇一律,质量也很差,让人提不起兴趣。许多景点虽然没有故宫那么馆藏丰富的文化资源,但不少景区也是位列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有其独到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可是,却在这方面深耕不足,没有产出,白白浪费了大好资源。如何根据自身景区的特点,把纪念品做出特色来,让每个游客都愿意在这里消费,在这方面许多景区完全是大有可为的,要走出门票经济依赖的困局,他们更需要的是观念上的变革。
故宫文创品成功的经验,并非不可复制,其成功的原因,无非是抓住了游客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不断推陈出新,进行转型。一是产品的转型。以前博物馆的纪念品多是馆藏复制品,虽然有特点,但不接地气,价格高、体积大、实用性不强。而目前多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手机壳、行李牌、冰箱贴等,不仅体积小、实用性强,而且价格也不贵,任何人花上十几二十元,就可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二是营销方式的转型。除了进入故宫参观可以买到这些萌萌的纪念品外,还有淘宝网店,在首都机场和主要的商业中心都有销售。日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将在神武门外建两条街卖“文创”产品,为那些没买门票进入故宫参观,但却想买纪念品的人提供方便。三是全方位的推广故宫文化品牌,树立亲民形象,让更多的人愿意来故宫参观。2014年,故宫还开发了一款名为“皇帝的一天”的游戏APP,专为9至11岁儿童设计,拉近故宫与孩子们的距离。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国。在发达国家,旅游购物要占到旅游经济的40%~60%,而在我国却不足20%。要摆脱门票经济,不妨学学故宫在创意上多做文章。将旅游纪念品做出特色来,做大旅游购物市场,而不是只盯着涨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旅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